一位书法家说到,如果一个人想把字写好看容易,但由好看想要写难看,则是不容易的。这句话是怎么理解呢?他说,我们小时候写字时,总是写得,很难看,家长和老师就要求我们要把字写得好看一些。但这个过程当中,只要我们下上一些功夫,就很容易做到。而当我们走上书法的路子后,就要在写字中寻找书法的真谛,这时,就要求我们要把字由好看写得难看一些,在这时,许多人却是很难做到的。
图片
对于这位书法家关于写字好看与难看的观点,引发了许多书法爱好者的关注和热议。一些人说,这是哪门子的道理?简直是胡说八道。也有人认为,刚开始写字时,谁能把字写得好看?还不是要经过训练才可以的,好不容易写好看了,为什么还要写难看?这是歪理!当然,还有人觉得,我赞同这位书法家的观点,前面写好看不说,就说由好看到难看这个过程,一方面是要求我们在由难看到好看这里打好基础,另一方面就是要求要在书写中注意变化,为后成的书法打下基础。
图片
说到书法与写字的问题,可能是近些年人们所共同争议的一个话题。有大多数人认为,书法就是要求我们要在学习古人基础上,把字写平平正、好看一些,要有一定的辨识度与审美度。而作为书法来说,许多书法家都认为,书法并不一定是要在好看的字形上去辨识,它是一门艺术,而艺术的东西并不是要求你去认识它。正如书法名家张旭光所说,当代草书也好,其它书体也好,它们已经不再是把辨识度放在第一位,而是要以艺术性为主的。
图片
中央美院王镛教授也曾经说过,对于书法来说,并不是说你用毛笔写上一个通知贴在单位门口就是书法了,这是一个写字,并不是书法。而作为书法来说,它是有艺术性的。谈到艺术性的问题,在当代书法大赛上,许多入展或获奖的作品大都是具有艺术的。例如在十三届国展上,有一幅草书作品,并不是写得很规矩、很有辨识度的,但它却得到了许多评委的认可,之所以能被评委认可,主要原因是那幅草书作品的艺术性很强。
图片
同样,已故前中书协副主席刘洪彪先生曾经写了一幅颜体楷书的作品,如果我们要用前人的标准来衡量它的质量高低的话,肯定是无法有人说他写得好,但如果我们要以艺术性的眼光来衡量的话,刘洪彪先生为我们提供了艺术性创作的一些基本方法,其中的字的大小变化、笔画正侧变化以及墨色与章法的诸多变化,都是书法艺术性所需要的基本元素。
图片
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,不论是书法名家的观点,还是当代书法大赛的入展作品来看,当代书法已经展示出了艺术性的诸多要求,它们已经不再是要求我们如何把字写得方正好看,也不再是所谓如何把难看的字写得好看一些了,而是要突出书法中的艺术性原则,在所创作的作品中,要体现出字的变化来。正如一位书法家示范了一个“器”字,他说,四个口字要有变化,我们不能把它们写得一样大小,而是要让这四个口在大小、上下、正侧、虚实等各个方面进行变化,这才是书法,但如果是写字,那你要写的一样才是。
图片
对于这位书法家的观点,大家是如何看待的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观点,一起讨论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